本文共 205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。
计算机的工作过程:
加电→产生reset信号→执行程序→停机→停电。 控制器的功能 取指令: 分析指令:或叫解释指令、指令译码等。 执行指令:形成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序列,对运算结果的处理以及下条指令地址的形成。 控制程序和数据的输入与结果输出:根据程序的安排或人的干预,在适当的时候向输入输出设备发出一些相应的命令来完成I/O功能,这实际上也是通过执行程序来完成的。 对异常情况和某些请求的处理: • 控制器的组成 程序计数器(PC) 指令寄存器(IR) 指令译码器或操作码译码器 脉冲源及启停线路 时序控制信号形成部件 一条加法指令的执行过程: 从存储器取指令,送入指令寄存器,并进行操作码译码(分析指令)。程序计数器加1,为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。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:PC->AB,W/R=0,M/IO=1;DR->IR,PC+1. 在ALU计算数据地址,将计算得到的有效地址送入地址寄存器AR,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 到寄存器取数 进行加法运算,结果送入寄存器,并根据运算结果置状态位N,Z,V,C. 微程序设计时,要考虑下面三个问题: (1) 如何缩短微指令字长; (2) 如何减少微程序长度; (3) 如何提高微程序的执行速度。 微指令的编译法(编码译码方法) 1.直接控制法(不译码法 ) 2.字段直接编译法(使用较普遍) 3.字段间接编译法 产生后继微指令的微地址的方法。常见的有: (1) 以增量方式产生后继微地址 (2) 增量与下址字段结合产生后继微地址 (3) 多路转移方式 (4) 微中断 水平型微指令与垂直型微指令的比较 (1)并行性、效率和灵活性: 水平好, 垂直差。 (2)指令执行时间:水平短,垂直长。 (3)水平:微指令字长,微程序短。 垂直:微指令字短,微程序长。 (4)用户使用:水平难,垂直易。 硬布线控制方式: 通过逻辑电路直接连线而产生的,所以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方式。硬布线控制与微程序控制的比较
• 实现 微程序控制通过控制存储器内的代码来实现,调试、修改方便; 硬布线控制通过组合电路实现,调试、修改复杂。 • 性能 微程序控制速度较慢; 硬布线控制速度很快,主要用于高速和RISC机器中。 • 程序计数器和中断控制逻辑 程序计数器的输入:有四种来源。 (1)开机后的reset信号,将PC置以初始地址; (2)顺序执行指令:由PC+1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; (3)转移:由ALU送来转移地址(通过ALU部件计算有效地址) (4)外来中断请求信号:若CPU响应中断,则由中断控制逻辑部件产生中断入口地址。为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差距,提高整机的运算速度,在CPU和主存之间插入的由高速电子器件组成的容量不大,但速度很快的存储器。
存取速度快,容量小,存储控制和管理由硬件实现 I/O接口的基本功能 ⑴ 实现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。 ⑵ 实现数据缓冲,以达到主机同外围设备之间的速度匹配。 ⑶ 接受主机的命令,提供设备接口的状态,并按照主机的命令控制设备。 I/O设备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(编程I/O)方式 程序中断传送(中断驱动I/O)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(DMA)方式 I/O通道控制方式 外围处理机方式 中断处理过程 1关中断 2保存断点和现场 3判断中断源,转向中断服务程序 4开中断 5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6退出中断。 关中断,保存断点等操作由硬件实现。 设备寄存器 ⑴主存地址寄存器(MAR) —该寄存器初始值为主存缓冲区的首地址,在传送前由程序送入。主存缓冲区地址是连续的。在DMA传送期间,每交换一个字,由硬件逻辑将其自动加1,而成为下一次数据传送的主存地址。 ⑵外围设备地址寄存器(ADR) —该寄存器存放I/O设备的设备码,或者表示设备信息存储区的寻址信息,如磁盘数据所在的区号,盘面号和柱面号等。具体内容取决于I/O设备的数据格式和地址字编址方式。 ⑶字数计数器(WC) —该计数器对传送数据的总字数进行统计,在传送开始前,由程序将要传送的一组数据的字数送入WC,以后每传送一个字(或字节)计数器自动减1,当WC内容为零时表示数据已全部传送完毕。 ⑷ 控制与状态寄存器(CSR) —该寄存器用来存放控制字和状态字。 ⑸数据缓冲寄存器(DBR) —该寄存器用来暂存I/O设备与主存传送的数据。通常,DMA与主存是按字传送的,DMA与设备之间可能是按字节或位传送的,因此DMA还可能要包括装配和拆卸字信息的硬件,如数据移位缓冲寄存器、字节计数器等。 ⒉ 中断控制逻辑: DMA中断控制逻辑负责申请CPU对DMA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。 ⒊ DMA控制逻辑: 一般包括设备码选择电路,DMA优先排队电路,产生DMA请求的线路等,在DMA取得总线控制权后控制主存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。 ⒋ DMA接口与主机和I/O设备两个方向的数据线、地址线和控制信号线以及有关收发与驱动线路。转载地址:http://cijio.baihongyu.com/